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自我挑戰組

AI & Data系列 第 5

AI & Data 第五天 中文房間悖論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我想簡單介紹我看到的新詞彙之一「中文房間悖論」,以下是我看到它出現的文章段落。

   所謂的「中文房間實驗」,是由美國哲學家約翰·希爾勒(John Searle)提出的一個思維試驗。

這個思維實驗是說,如果把一位只會說英語的人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他只能靠牆上的一個小洞傳遞紙條來與外界交流,而外面傳進來的紙條全部由中文寫成。
這個人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那麼利用中文翻譯程序,這個人就可以把傳進來的文字翻譯成英文,再利用程序把自己的回覆翻譯成中文傳出去。在這樣的情景里,外面的人會認為屋裡的人完全通曉中文,但事實上這個人只會操作翻譯工具,對中文一竅不通。

內容節自https://kknews.cc/tech/b4q2ov6.html

簡單的說,就像是google翻譯一樣,透過文章翻譯,現代人能夠理解很多外國語言寫的文章內容,再經由貼回google翻譯就能實現跟外國人對話的效果,然而這樣即使輕鬆的辦到了,有時候在面對一些引申的話語時,人們還是會不懂他的意思,例如日文的「俺の味噌汁を毎朝作ってくれる?」,翻譯是「可以每天幫我做味噌湯嗎?」,當不懂的人單純的複製貼上時,就會誤會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這句話在日本人口中是類似於求婚的告白意思,同樣的情況發生在AI上可能變成我們讓AI能夠不停地回復我們的問題,就擅自解讀成它有智慧,而可能真實情況是他從資料庫中挑選相關度最高的來回復,並不具備認知這個回答的意義,由此說出AI將不具備自我意識的可能性推導,老實說,在看到以前,當學校老師說明機器人問答所用的程式的時候,就能隱約感覺到這個問題,仔細想想還是有點無趣,畢竟這樣就不能製造出一個有情感機能的AI,即使未來設定讓它流淚也無法讓它理解流淚的點在哪,如果可能的話,希望未來能夠打破這個論點,畢竟步道最後的最後也不能肯定誰是對的,如同地心與日心一樣,也許最後正確的理論是大家繞著海王星轉只是被誤導也說不定的有趣情況呢。


上一篇
AI & Data 第四天 ai軍事應用方面
下一篇
AI & Data 第六天 專家系統
系列文
AI & Data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